最体面的向这个世界告别的方式

586 11

所有人都会变老,也会死,这是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但一位哲学家(不确定具体是谁)却说过这样一句话:The biggest surprise in a man’s life is old age.(人生最大的意外是自己会变老)。似乎有种故弄玄虚的感觉。

可是,再仔细体会一下,就可能会发现,我们仅仅是在理性上接受了这样一个信息,而在感性上,我们可能根本不相信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变老,每时每刻都在走向那个最终的归宿——死亡。我们只有在身体出现某些可感知的变化时,才会被迫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已经不是几年前的自己,但我们仍然不会轻易地相信几年后的自己还会继续以现在的自己作为参照,继续发出相似的哀叹。这难道不够“意外”吗?

两天前,和朋友闲聊时,谈到这样一个话题:以后我们老了怎么办?死了怎么办?我们要独自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吗?会不会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这位朋友和我一样,因为某种原因,大概率不会有自己的后代。)

这样的问题,我曾经也思考过。而我的结论就是:放弃对这件事的思考。因为我死后的事情已经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死后多久被发现、发现的人怎么想、怎么处理,那都是活着的人需要思考的。或许我可以有自己的遗愿,但所谓遗愿也是还活着时的我假想出来的死后的我会想要的。而我现在的遗愿(也即现在的我认为死后的我会想要的)是:死后,遗体可以被烧掉,认为这样可以让自己留在世界上的“把柄”消失。

但这位朋友还是表示希望能把最后的体面留在世界上,他甚至想要一场葬礼,虽然他知道自己看不到。于是我们半开玩笑地约定:如果他先走,我为他办一场葬礼,如果我先走,他一把火把我烧掉。

最后,我还给他提了一个备选方案(当然也是开玩笑):开直播,当网红,每天定时直播,哪天要是不播了,就是嘎了。不过他很快指出:那也得够红啊,不然直播间都没人看。

然而,就在前天晚上,我看到了一个叫“沙白”的博主发布的标题为“最后一天”的视频。视频中,博主穿着得体;语气亲切、温和;举止优雅、大方,并配上了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整个视频给人的感觉就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然而,她却以这样一种最温和、最平静的方式告诉所有观众一个让人震惊不已的事实:这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天,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

也许是出于疑惑、担忧、或怀疑,我继续翻看着这位博主前几天发布的其他视频,视频风格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平静、优雅;而内容却也仍然是令人感到震惊的死亡倒计时。而巧的是,在我开始看她的视频时,距离她发布“爸爸和我最后的一个视频”仅仅过去了一个小时,根据这些视频推测,她已经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了。

她因为患有绝症,不愿忍受病痛折磨,于是选择前往瑞士进行安乐死。

如果只是单纯的“自杀”,虽然让人惋惜,但却并不罕见,毕竟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活得生不如死。这些人大多要么面容憔悴、萎靡不振、蓬头垢面,要么狂躁易怒、愤世嫉俗。但这位博主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她更像是有着极高的修养、学识,家境优渥的富家小姐。

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描述自己的心情,更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语句去表达我对这位博主的钦佩。她在面对死亡时,竟可以如此从容、淡定、无所畏惧。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保持着那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得体、优雅与亲切。

这样的桥段如果是出现在影视剧里,也算正常。我们或许会为这个角色所动容。但我们知道这是演的,所以演员能表现出面对“死亡”时的淡定,并不值得称奇。在故事之外,塑造这个角色的演员仍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安慰。但对于这位用生命完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告别演讲”的博主来说,“演讲”结束,人生也结束了。作为“观众”的我们必须接受她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的事实。

目前,她的账号已经没有了任何新的动态,而评论和播放量越来越高,那个标题为“最后一天”的视频播放量已超过十万。

从昨天开始,已经有许多媒体转述并评论了她去瑞士“单程旅游”的事迹。我也把这些信息分享给了一个对“死亡”颇有研究的朋友,他对此的评价是:浪漫——被见证的死亡太她妈浪漫了。

也许,人对死亡的最大恐惧就是对未知的恐惧,因为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死后整个世界会发生什么。但这位博主或许对于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事情已经有了一些预期,或许也就没那么恐惧了。因为她看到,有许多人发自真心地祝福她终于摆脱了病痛的折磨,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给自己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虽然她不得不离开她热爱的人间和她心爱的爸爸,但她相信,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相遇。

欧阳桂花

欧阳桂花

本站特约作者、没文化、没技术、喜欢思考、热爱生活、是个好人。

11条评论

  1. 可能是我多管闲事。。。理解个体对自己进行安乐死的安排,但公诸于众是不是会影响更大范围的群体使得本来尚怀希望意志丧失。
    人活着是奋斗和抗争大自然和社会矛盾的过程,因此希望个人或集体自媒体号在公众层面能宣扬这一更为积极的理念。
    To the last round. –Andrew Salmon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Ernest Hemingway

    1. 太多人把死亡当成了最坏的结果,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也正因此,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极力避免死亡、逃避死亡、忌讳死亡,却从来没有思考过应该如面对死亡(被迫面对除外),而我们其实知道每个人都一定会需要面对死亡。或许这位视频博主提醒了我们这一点。

      至于你提到的,公开自己安乐死的事情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效仿,我不能认同。活着,一定是每个人,甚至每个生命体最强烈、最基本的欲望,很难被任何外部事物干扰。真正让一个人有轻生想法的,一定是自己本身的生活过于痛苦而无力改变,从而想要寻求解脱。这一点,这位视频博主和其他人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这位视频博主所传递出来的理念,完全不是在漠视生命或厌恶生活,她非常热爱生活,也很珍惜生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她对她的父亲依依不舍,她认为自己的一生是精彩的。

      虽然最后她追求的结果是我们不愿意思考且避之不及的死亡,但却很难说这是一种消极。至少对我来说,她让我重新意识到两件显而易见的事实:我们都有一天会死,我们应该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1. 鼓掌!希望每一位观众都有这样的意识。

  2. 死亡是痛苦的终结,但是坦然面对死亡的恐惧不易。

  3. 大家都在规避沉重的话题

  4. 我的要求不高,别让我痛苦的死去就行。我怕疼。

  5. 死了就变回那只蝴蝶了

  6. 抑郁最严重期间的我,天天无时无刻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我希望的大概是,不会影响到任何人,静静地悄悄的死去吧。

  7. 2022年08月22日,朋友和我说稻盛和夫去世了,我没有任何悲伤,因为他永远活在了很多人的心中。

  8. 六年前的我,和这几个月的我,都想过怎样去死。但是各种死法并不安乐。
    我也想起一个日本人叫小岛美奈,她去瑞士进行安乐死的全过程被拍成了纪录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