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躺平”哲学——《道德经》

5685 4

本文仅为本人根据自身对《道德经》极为粗浅的理解而作,纯属个人观点,若有冒犯,请见谅。

最近“躺平”这个词火了,它的核心含义大概是:不再拼命工作,不再追求荣华富贵,只求能吃饱穿暖,平平淡淡过一生。许多打工人因为受够了“内卷”,所以非常拥护这一生活方式,于是“躺平”这个词也就越来越被广泛传播。

很快,这个词被一些反对“躺平”的人拿出来大肆批判,称“躺平”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反对的声音一出,立刻又有了反对“反对‘躺平’”的言论,称这是因为如果打工人都“躺平”了,资本家就割不到韭菜了,同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的表情图,来讽刺这些反对者。

支持者和反对者们激烈互掐时,他们也许不知道,在两千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里表达了支持“躺平”的观点。

提到老子,大家都知道他是孔子的老师,而孔子是儒学开创者。虽然老、孔二子有师徒之名,但二子的学说价值观却有着天壤地别。

儒家经典《论语》,我们每个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它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向人们传达其思想和观念,而提到道家经典《道德经》,可能人们对它的印象就比较模糊了,并且《道德经》还是一本经常被误读的经典。真实的《道德经》,绝不是“成功学”,也不符合当前主流价值观,而是将“躺平”这一行为从哲学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书名“道德经”三个字中的“道德”就常被误认为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的那个道德。实际上《道德经》的“道德”并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字:“道”和“德”。“道”是指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德”是指人顺应天地万物而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

这是《道德经》中一个经常被误解的句子,其原本含义是:上天并不眷顾人类,它只是把人们以及天地间其他的一切事物看作“刍狗”。到此已不难看出,《道德经》认为,人作为自然万物中众多“刍狗”中的一种,既不特别,也不伟大。如果老子生活在现代,那么《道德经》或许可以改名为《刍狗的自我修养》。

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

“无为”二字在《道德经》中多次出现过。“无为”的意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应当顺应自然,不做不必做的事。那么,怎样才算顺应自然,什么又是不必做的事呢?人需要吃饭是自然地事情,但不满足于粗茶淡饭,而去追求山珍海味、琼浆玉液,就是不自然,不合乎“德”的。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

这里的“慈”不是特指父母对孩子、长辈对晚辈的爱,“慈”的本义是,即使你过得很好,我仍然觉得你过得不好,那么我对你的这种情感就叫“慈”。“俭”的含义也不单是“俭朴”,而是更进一步,即除了吃穿之外的一切都不要。“不敢为天下先”其实几乎算是一句白话,意思就是不改变现状、不创新、不去做任何别人没做过的事。


前面说过,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有天壤之别,因为孔子主张以人为本,提倡人们应当通过学习和修养自身,并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工作当中,各司其职,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社会。而老子则主张以自然为本,提倡人们应该顺应天道,不要把人类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更不要做任何不自然的事。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孔子的学说所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而老子的则正好相反,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消极的避世的思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躺平”的思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反文明的思想。

这看上去似乎有点过于惊世骇俗了,如果真的如老子所愿,人人都“躺平”了,社会将很难继续发展。然而,这恰恰是老子所希望的,他不仅希望社会不再发展,甚至希望社会退回到非文明状态。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我们现在常用“老死不相往来”来表达对一个(些)人的厌恶程度以及和这个(些)人断绝来往的决心。这句话其实也是出自《道德经》,但它要表达的并不是我们常用的这个意思,而是老子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处关系的一种美好设想。老子认为,两个国家之间近得都能互相听见对面国家的鸡鸣犬吠,但两个国家的人民一辈子都没有任何来往,这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老子认为,人就应该顺应天道,默默无闻地过完自己的一生,而不要去推动社会发展,因为这不是必须做的事。

欧阳桂花

欧阳桂花

本站特约作者、没文化、没技术、喜欢思考、热爱生活、是个好人。

4条评论

  1. 没用,躺平已经变成了敏感词。百度“躺平吧”已经被关闭。

    1. 我看了下“躺平吧”好像还在啊,不过百度做出什么事也都不稀奇了。

  2. 怎么说呢,这个已经是敏感词。。。

  3. 顺应天道,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

发表回复